您好,欢迎来三月加盟网!

直面现实与梦想的落差

来源:说书人2020-08-24 09:55:33 阅读:659

简介:曾凌灿1974年出生。他出生的年代可以卜字概括:文革,贫穷;他用成长的年代同样可以用四个字概括:改革,开放。 1991年,17岁的曾凌灿...

曾凌灿1974年出生。他出生的年代可以卜字概括:文革,贫穷;他用成长的年代同样可以用四个字概括:改革,开放。

1991年,17岁的曾凌灿尚未完全发育好,身材瘦削,个头只有1.5米,许多同龄女同学都比他显高。可是,当这个来自安徽省六安地区一个偏远乡村的小伙子决定放弃读高中,随老乡一起到广东打工时,目标是很明确的,那就是好好打份工,努力挣钱,开始自食其力的人生。

直面现实与梦想的落差

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,朴实无华,算不上什么远大理想,用今天的话说是最“接地气”的中国梦,应该容易实现吧?

现实的回答是:不容易。

此前,在家乡读书的曾凌灿没有来过广东,甚至也没有出过远门,乍来到东莞、深圳一带,感觉有点像来到了“花花世界”,这里的人们操着各种不同的口音,忙着各种不同的营生,生活节奏很快。他和老乡们满怀希望,开始到处找工作。没想到,工作并不好找,到处人满为患,到处不缺人手、不招工。

直面现实与梦想的落差

这是曾凌灿没有想到的,他对此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。报纸广播天天说珠三角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,到处都是机会,可为啥偏偏没有机会降到自己头上呢?他不死心,继续找。换句话说,不继续找还能怎么样?难道就这样铩羽而归吗?这可不是年少气盛的曾凌灿愿意做和做得出来的事。家中兄妹三人,他是长子,不论是为家人还是为自己,他都必须蹚出一条路来,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。所以,除了继续找,他别无选择。

直面现实与梦想的落差

老话说天无绝人之路。可是,三天过去了,五天过去了,曾凌灿等人还是没有找到工作。此时此刻,他是多么需要一份工作,一份普通的工作啊!可是,没有人给他什么工作。找不到工作就没有收入,没有收入就没有饭吃、没有水喝、没有地方住,这便是曾凌灿面临的最切身、最残酷的现实。他和几位老乡每到一地,总会留意哪里有牛棚,价格是每人每晚10元钱,既便宜又可安身,至于卫生或其他条件,就一概不管它了。在牛棚睡一晚,天蒙蒙亮再满怀希望地出“门”,开始新一天的四处L工一是他最先学会的粤语,即找。

他跑遍了东莞多个镇街。到后来,他自己都记不清敲了多少扇门、说了多少好话、等了多少个钟头、看了多少张冷漠的嘴脸,被人拒之门外成为他的常态。在1987至1988年间,东莞本地人对外来务工者是十分歧视和防范的,村民群殴外来务工人员,把人打伤很普遍,把人打死也绝非个案。曾有外来者偷吃村中祠堂中的供品,被村民抓住后殴打至死,这种现象为曾凌灿的老乡亲眼所见。

外来务工者一是没有钱,二是没有暂住证(那时办一张暂住证需要几十块钱)。因此,许多人夜晚跑到坟山上去睡,这样晚上睡觉不用花钱,白天再下山找工。东莞某部门每天上街抓人,凡是没有暂住证的,不分青红皂白,也不由分说,一律拽上大卡车带走,有人暂住证没有带在身上,也要先带走再说,其目的只是罚款。这种较坏的风气先后持续了近10年。

亲历了这些负面境遇的曾凌灿,没有灰心,更没有放弃,尽管他和他的同乡连续21天没有找到工作。在这21天里,没有一天是吃饱饭的,也没有一天是睡得安稳的。对曾凌灿来说,这是饱经苦难的21天,是刻骨铭心的21天。

在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时候,在经常饿得头晕眼花的时候,有个念头在他心里萌动,这念头一点一滴地清晰起来,不息不灭地生长起来:有朝一日,我要自己开办工厂!

这念头在曾凌灿心里扎下了根,再也挥之不去,且越来越坚定。他立志联合亲朋自己办厂,自己给自己和乡亲们创造劳动岗位,而不是到处去找工作。或许,正是这个念头,唤醒了他的人生追求,点亮了他的奋斗征程,锤炼了他的顽强意志,成就了他的创业目标。不久,曾凌灿等人终于在东莞大朗找到了工作。这份工作来之不易,是动了很多心思、想了很多办法,最终“抢”来的。

曾凌灿至今记得那个日子:工厂总共招收20人,有600多人排队应聘,厂里进行严格考试,仅面试就有三轮。那时的曾凌灿个头瘦小,为使自己看上去高大一点、醒目一点,他借了双长筒靴子穿在脚上,靴子里面垫了好几层垫子,比他本人足足高了一寸多。功夫不负苦心人,他幸运地跻身于20人之中,并于3月28号开始上工。可是,工厂规定每人要交100元押金。他搜遍全身,只有85元,只好紧急向老乡借了15元。凑够100元后,曾凌灿进厂做工了。

这是一家从事手袋加工的企业,曾凌灿自此与手袋结缘。

我对感兴趣,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
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