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引进,创新之路添动力
简介:20世纪90年代,我日益感到万华的进一步发展,需要提高人才梯队的质量。人才是公司技术创新的关键。我想招聘刚毕业的硕士、博士生...
20世纪90年代,我日益感到万华的进一步发展,需要提高人才梯队的质量。人才是公司技术创新的关键。我想招聘刚毕业的硕士、博士生。但在当时的国有体制下,工资国家定,每月650元的硕士工资,谁愿意到籍籍无名又亏损的万华来?但我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争取到企业出赞助金,向我们的合作院校岛化工学院(现青岛科技大学)招到了两名硕士。
那时,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。我认为,人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要素,国有体制下人才引进太难了,四处求人,更不用说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了。我相信,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,市场在资源配置(特别是人才资源)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,所以一定要遵循市场的价值规律,不适应市场的体制、机制都要逐步改革!
1998年12月20日,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历尽艰辛,争取到了一个改制上市指标,将异氰酸酯厂经过改制重组成立了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。公司成立后,我提出了“两个凡是”的原则:凡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,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,我们都要进行改革!体制的创新使在国有体制计划经济下被压抑的活力得到迸发,依靠改革带来的活力、依靠创新团队,使得企业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。
改制后,当年扭亏为盈,以后连续几年产能、效益持续翻番。尽管企业发展势头很好,但人才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窘境进一步显现。我们又提出“创新工程”,即体制创新是前提、观念创新是先导、技术创新是主线、管理创新是基础、文化创新是保证、人才创新是关键。
现技术创新的进一步突破!要加快人才引进,才能实当时,我看好了毕业于浙江大学、曾经留学日本的华卫琦博士(现任烟台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)。为了能将他引进万华,我几次往返于杭州、上海等地,可谓三顾茅庐,与他促膝长谈。万华当时虽然规模不大,但我坚信万华未来的发展势头,我向华博士描绘了万华未来的发展愿景,经过一番充满科学理性和事业激情的碰撞后,终于将华博士请进万华。以华博士为首的新生代科研团队一路过关斩将,对各个关键部位建立了化工模型和进行详细的化工模拟计算,MDI实现年产从4万吨到8万吨的突破, 并研发出16万吨的软件包, 这让所有万华人为之振奋!
当年为万华建厂的技术指导组组长听说我们将当年的装置从1万吨/年扩产到了10万吨/年,无论如何也不相信,怀疑我们另外又加了一套设备。因此他专程从日本到万华来参观。看完我们的装置之后,他由衷地感叹:“万华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简直是一个奇迹!”
正是得益于对人才重视,为万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。